搜索

您的关键词

本科教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正文

新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5年10月13日 19:31作者:浏览:

专业编号:1501

专业代码:050301

一、专业简介

新闻学具有跨界基因和实践属性的学科,主要以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研究内容,其理论内涵涉及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舆论学、信息与数字科学等多个学科。在新媒体技术变革和新文科建设的“双新”发展语境下,新闻学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理念转向智能化、数据化的传媒新业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新思路,将媒介融合理念导入新闻采写、编辑出版、营销策划、媒介管理和文化创意等跨学科知识体系之中,确立“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全媒体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创建于2002年的中文系,并于同年9月招生。现有专职人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7人。至2025年9月,有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聘请了一批知名新闻工作者为客座教授。迄今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CSSCI和全国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

本专业学科平台众多,有江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新闻学),三个校级科研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中心、舆论研究所与社会主义发展传播学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创新团队,华东师大-赣南师大跨校联合马新观教学科研团队,等等。教学实践平台分校内外两大部分,校内以赣南师大校报、青春赣师公众号和网络电视台等媒体为主,校外以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客家新闻网、宁都县融媒体中心、信丰县融媒体中心、南雄市广播电视台等数十家省内外媒体机构为主,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训平台。

经过长期的培养实践,本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以中央苏区精神为动力,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出色的业务能力的新闻传播人才。

2.结合区域优势和学科优势,紧扣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将国际传播、网络舆情、新媒体实务作为学科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

3.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兼具扎实文史底蕴及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根据赣粤湘闽周边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掌握扎实的人文、社科功底和坚实的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具备全媒体新闻传播技能、媒介经营管理素养,并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媒介专业人才,包括媒体记者、编辑、经营管理者,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传媒公司的从业者,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传播、文化、宣传、公关等方面人才。学生毕业 5 年后的目标预期:

1.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2.依托宽广而扎实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体现长足的发展后劲,在特定的职业领域具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和一定的战略眼光,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3.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技能和媒介经营管理素养,能够在媒体、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中独当一面,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传播、宣传、公关工作,并能成为中坚或骨干力量。

三、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进展,了解党和政府关于新闻报道和舆论传播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

3.应用能力: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制和媒介经营管理、广告创意策划的专业实践能力。

4.信息能力:具有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新能力: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个人的观点或者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6.沟通表达: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准确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7.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8.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9.学习发展:具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

四、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五、主要课程

学位课程: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新媒体概论、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摄像与制作、新闻摄影、新闻学概论

应用型课程:新闻评论、新闻摄像与制作、国际传播、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等课程。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七、毕业学分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145学分方可毕业,符合赣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